党的建设    首页 > 张家口市林业局 > 党建纪检 > 党的建设
寻找最美务林人--闫海平:爱啃“硬骨头”的播绿人
信息来源:林业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8-07-03

627日,夏日的正午, 烈日当头, 尚义县红土梁镇红土梁村储备林建设工程区内, 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闫海平。
  “卸苗时一定要轻拿轻放, 别把土球给磕坏了……” 闫海平一边叮嘱着工人一边拿盒尺量着樟子松的高度。
  作为县林业局主管造林的副主任科员, 闫海平每年在造林时节, 几乎每天都会加班加点来到造林第一线,亲自给工人进行技术指导,严把规划、整地、 苗木、栽植、 浇水、 管护等各个关卡, 并抢抓造林进度。 “今年造林任务重,全县共有42个标段,每天来施工现场看看心里就能有个数。”闫海平笑着说,被晒黑的脸上露出了洁白的牙齿。
  1988年, 毕业于河北林学院的闫海平, 带着绿化家乡的理想, 回到了地域偏僻、 交通不便的故乡尚义县。凭着他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,立志要改变家乡林业的落后面貌。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 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着, 逐步由林业技术员、 助理工程师晋升为林业工程师。
  闫海平毕业时的80年代,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正在坝上实施, 那时,县里树种单调老化, 杨榆当家,苗木产量供不应求, 大量的外调苗木导致造林成活率低, 驴打滚重复造林现象较普遍。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 主动向领导请缨, 承担起了全县育苗生产技术的指导工作。
  针对中心苗圃基础设施差的实际,经过大量的实践和分析, 闫海平科学制定了苗木生产全面规划, 先后引进沙棘, 云杉、 落叶松、 樟子松、 油松等新品种,并全部试种成功, 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提供各种良种壮苗打下了基础。
  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, 苗木需求量将有一个大的增加, 于是县林业局提出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, 股份制苗圃为骨干, 个体育苗作补充的建设思路。他为示范群众普及推广育苗生产技术, 并走遍全县的每个苗圃, 给经营户免费现场 “会诊”, 诊断技术上的病症, 开出如何施肥、 浇水、 除虫灭病等针对性治疗“方子”。几年来, 为指导农民育苗,传授技术, 他爬山涉水, 到底走了多少路, 谁也说不清, 只有全县苗木生产质量显著提高的成果证实了他的艰辛。
  “总有一种力量在一直支撑着我,如今, 苗木紧缺的日子终于过去了。”回想起那段给农民传授育苗技术的日子,闫海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  尚义县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升,年蒸发量高达2010毫升,土壤质地疏松,团粒结构差, 干旱问题仍一直困扰着造林工作。
  今年,全县造林绿化任务为40万亩, 大部分都是在荒山上造林, 土地贫瘠, 岩石裸露, 干旱缺水。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,工人们必须换土栽植,把熟土放在根系下,把生土放在上面;为了多储存些水, 将河道里的水储存在蓄水池里……
  “树苗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,现在看着家乡生态一天比一天好起来, 想着以后子孙后代能享受到好的环境, 我发自内心的高兴。 再难造的林子也要咬着牙把它造到最好!” 在艰苦的造林条件下, 闫海平始终不畏酷暑、 严寒, 严把各个关卡, 只为那一方绿色。

转自7月3日张家口日报。